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共有28家企業終止IPO,其中滬主板3家、科創板1家、深主板5家、創業板11家、北交所8家。
值得注意的是,終止IPO的公司中有5家是過會提交注冊后終止注冊,分別是英科新創、數智交院、宏業基、沃文特和高泰電子。
踏入今年1月首例終止注冊的公司是英科新創。深交所官網顯示,英科新創早在2021年6月30日就申請創業板IPO,次年7月過會,9月提交注冊。然而,英科新創的IPO進程卻在注冊階段停滯不前,提交注冊后超過兩年仍未獲得注冊批文。今年1月7日深交所公告顯示,英科新創和保薦機構主動申請撤回創業板上市注冊申請文件。根據相關規定,證監會終止了英科新創IPO注冊程序。
英科新創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專業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以POCT及酶聯免疫產品為核心,重點發展生物活性原料、化學發光和分子診斷等產品。本次IPO,英科新創計劃募集資金總額達11.11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區域營銷培訓及客戶體驗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還有一家同樣從事體外診斷業務的公司沃文特終止注冊。沃文特主營業務為從事體外診斷儀器、試劑和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非自產體外診斷產品的代理業務,是一家致力于為醫學檢驗提供自動化檢驗解決方案和診斷產品的企業。
回顧其IPO歷程,沃文特2021年創業板IPO獲受理,公司原計劃募資5.31億元。2022年10月沃文特提交注冊,2024年12月終止注冊,今年1月22日深交所披露《關于終止沃文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
前述5家企業報送證監會后終止注冊,雖然過會之后上市成功率較高,但這并不意味“高枕無憂”,一定能夠登陸資本市場。事實上,注冊環節依舊存在“門檻”。過會后終止注冊的原因可能包括業績下滑、行業特性、問詢情況、現場檢查或督導發現問題等。有業內人士指出,過會后終止注冊一直都有,但各年都是偶發,主要原因是過會后注冊環節又發現了問題,或者公司經營出了問題,業績下滑了。
對于企業已經過會卻撤回上市申請的情況,有投行人士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監管層對全鏈條的問責體系加強;另一方面,行業景氣度以及自身發展等因素導致一些企業業績下滑不符合上市條件,此外也可能因中介機構自身存在不足。Wind數據顯示,2024年滬深北交易所就有13家公司被終止注冊或終止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