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芯國際召開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說明會。
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在業績會上介紹,去年四季度是行業傳統淡季,客戶拿貨意愿相對較低,但在公司季度新增2.8萬片12英寸產能的基礎上,產品組合得到優化,公司平均銷售單價環比上升6%,大致抵消了出貨下降對收入的影響和折舊上升對毛利率的影響。綜合以上因素,公司四季度銷售收入實現連續七個季度增長,收入超過22億美元,環比增長1.7%,毛利率為22.6%,環比上升2.1個百分點。
“2024年半導體市場整體呈現復蘇態勢,設計公司庫存大致恢復到健康水位,主要產業向國產鏈轉移切換的速度比較快。2024年,為了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公司做了充分準備,加快了產能擴充的節奏,進一步提升了平臺的完備性,國內客戶的新產品快速驗證并上量,使得公司在2024年四個季度收入節節攀升,全年增長超過年初預期。”他說。
財報顯示,根據未經審核的財務數據,2024年公司銷售收入為80.3億美元,同比增長27%,創歷史新高。毛利率為18.0%,因折舊上升等原因,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
銷售收入按區域分,中國、美國、歐亞占比分別為85%、12%和3%,其中,受益于在地化制造需求催化帶來的產業鏈的重新組合、客戶市場份額的提升,來自中國客戶的收入同比增長34%。晶圓收入按尺寸分,12英寸和8英寸收入都有增長,占比分別為77%和23%,其中,12英寸收入同比增長35%,主要得益于產能規模的擴大和新增產能能夠較快地完成驗證并投入生產。晶圓收入按應用分,智能手機、電腦與平板、消費電子、互聯與可穿戴、工業與汽車占比分別為28%,16%,38%,10%和8%,受益于上述提到的諸多因素及國家刺激消費政策的帶動,消費電子、智能手機等應用收入有大幅增長。
趙海軍闡述,按照各產品平臺來看,公司在模擬、圖像傳感器、顯示驅動等優勢平臺的收入持續增長。2024年,公司快速在多個技術平臺推動工藝迭代和產品性能升級。在模擬器件領域,公司持續拓展高電壓、大電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8英寸和12英寸工藝平臺,快速導入各類型的消費電子、工業工控、汽車電子及新能源領域的終端應用。在高壓顯示驅動領域,公司持續推動超低功耗及性能更好的28納米高壓顯示驅動技術進入量產及終端應用,產能供不應求。在圖像傳感器及圖像信號處理器方面,公司提供更高像素、小單元、高密度的圖像傳感器產品,快速推出性能更好、超低功耗的圖像信號處理器解決方案。同時,公司緊密對接客戶需求,對標業界領先工藝,新推出了眾多的功率分立器件平臺,已實現量產并貢獻收入,主要應用于手機、工業工控、新能源等領域。
此外,中芯國際還持續推出高性能、高質量、高可靠性的汽車電子技術及服務來滿足芯片客戶及汽車品牌方的需求,在高電壓、大電流、高可靠性BCD及模擬平臺、超低功耗邏輯平臺、高性能微控制器平臺、車規級顯示驅動平臺、高可靠性存儲器平臺等都已實現車規級認證、量產和終端應用。面向未來持續成長的汽車市場,公司加速部署客戶產品并全面覆蓋娛樂、連接、動力控制、車身及底盤等車載應用,力求實現收入增長。
資本開支方面,2024年公司資本開支為73.3億美元,年底折合8英寸標準邏輯月產能為94.8萬片,出貨總量超過800萬片,年平均產能利用率85.6%。
“目前整體來看,客戶產品庫存相對健康。根據與產業鏈伙伴的廣泛溝通,大家普遍認為2025年除了人工智能繼續高速成長外,市場各應用領域需求持平或溫和增長。近期,我們看到兩個現象:1、汽車等產業向國產鏈轉移切換的進程從驗證階段進入到了起量階段,部分產品正式量產;2、在國家刺激消費政策紅利的帶動下,客戶補庫存意愿較高,消費、互聯、手機等補單、急單較多。所以整體來說,一季度淡季不淡。但與此同時,外部環境給今年下半年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業競爭也是愈演愈烈。公司會克服困難,努力做到最好。面對挑戰與機遇,公司將朝著‘做強做大中芯國際’的目標,繼續推進產能建設、支持客戶開拓市場、聚焦質量和效益。”趙海軍分析稱。
綜合以上因素,公司給出的一季度指引為:銷售收入環比增長6—8%,毛利率預計在19—21%之間。在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公司2025年指引為:銷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資本開支與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
對于2025年的公司展望,趙海軍做出兩點說明。他表示,這幾年,地緣政治給行業格局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公司著力加強了供應鏈安全性、可靠性、韌性的管理。為了努力把握日益增長的在地制造需求,公司持續高投入,推動了公司收入規模的快速成長,但也給毛利率帶來很高的折舊壓力,預計2025年折舊年增兩成左右。除了折舊,毛利率還受到定價、產能利用率等因素的影響。公司會始終以持續盈利為目標,通過提高產能利用率來對抗折舊,豐富產品組合來對抗周期。
其次,在趙海軍看來,在地化生產帶來了更多的市場需求,但同質化競爭使得結構性過剩的產能即使在市場回暖的情況下,依然面臨激烈競爭。
“公司通過打造領先技術來提升核心競爭力、綁定客戶,通過增加新產品來對抗價格壓力。公司保持一貫的定價策略,隨行就市,不主動降價,但在必要時也會和戰略客戶一起直面價格競爭,以保持住中芯國際在各個領域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他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