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上市銀行陸續公布其2024年業績快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統計,截至2月11日,共有16家上市銀行發布了2024年度業績快報。其中股份制銀行4家,分別為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城商行有11家,分別為青島銀行、蘇州銀行、成都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齊魯銀行、南京銀行、鄭州銀行、廈門銀行、江蘇銀行和長沙銀行;農商行有1家,為蘇農銀行。
16份2024年財報“搶先看”中透露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小銀行市場在2024年的發展縮影。資產情況方面,16家銀行資產總額全部實現正增長,有13家銀行的凈資產增長率超過了10%。營收利潤方面,16家銀行的營業利潤兩級差異較大,青島銀行營業利潤增長率達到了26.99%,而有8家銀行則未超過10%,且規模和增速整體呈現負相關的趨勢。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研究中指出,2024年銀行業呈現“規模增速放緩、息差磨底、營收下行、資產質量夯實”的發展態勢。2025年,“積極有為”的政策表態將給銀行經營帶來更多結構性業務機會。國內金融監管趨嚴趨強態勢不減,對銀行資本管理、風險管控、表內外統籌管理、流動性管理等將提出更高要求,促使銀行業從“被動監管遵循”轉向“主動合規治理”。銀行業競爭格局和經營業績將會趨于分化,在規模、定價、風險、資本等維度之間統籌平衡,尋求最優解。
16家銀行總資產均為正增長
據wind統計數據,16家銀行的2024年資產總額全部實現正增長,有10家銀行的總資產增長率超過了10%,分別為江蘇銀行16.12%、蘇州銀行15.28%、寧波銀行15.25%、杭州銀行14.73%、成都銀行14.56%、齊魯銀行14.01%、青島銀行13.48%、南京銀行13.25%、長沙銀行12.45%和招商銀行10.19%。10家銀行中前九名均為城商行,從現有數據來看,城商行的資產規模擴張速度要顯著高于股份行和農商行。除了招商銀行,其余三家股份行的總資產增速明顯較低,分別為中信銀行5.28%、浦發銀行5.05%和興業銀行3.47%。
中泰證券戴志峰團隊分析稱,從業績快報數據來看,資產增速較高的是優質區域的中小銀行,多數銀行擴表速度較前三季度邊際提升。一方面與銀行增強金市配置有關,另一方面也與“924”以來政策態度變化有關,與2024年前三季度“平滑節奏、盤活存量、防空轉、擠水分”的政策態度相比,“924”以來貨幣政策明顯更為積極。
2024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出臺降準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以及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新資本市場工具等一攬子金融政策。
不過,從資產規模情況來看,4家股份行的總資產要遠高于余下12家城農商行。招商銀行位列第一,總資產達到了121520億元,其次為興業銀行總資產105107.31億元,中信銀行位列第三,總資產95303.21億元,浦發銀行總資產為94618.8億元。江蘇銀行總資產為39518.14億元,是13家城農商行中總資產規模最高的。
在負債端,從目前已披露的數據來看,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為16家銀行中負債總額的前三名,分別為109185.25億元、96200億元和87170.99億元,分別較2023年末增長了9.81%、2.85%和5.35%。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中杭州銀行和寧波銀行的存款規模增速較高,分別較2023年末增長了21.74%和17.24%,2024年末存款總額增至12725.51億元和18363.46億元。
東興證券研究所銀行團隊分析稱,已披露業績快報的銀行存款增速環比明顯改善,或與四季度地產銷售回暖、財政支出發力、對公存款恢復有關。貸款增速則環比有所下降,信貸增速邊際下降,金融投資等非信貸資產的增長帶動了總資產保持較高增速水平。
兩家股份行營收負增長
營收利潤方面,據wind數據統計,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這四家股份行位列16家銀行中2024年營業收入總額的前四名,分別為3375.37億元、2136.46億元、2122.26億元和1707.48億元,均達到了千億級別。而廈門銀行、蘇農商行的2024年營業收入則未破百億,分別為57.61億元和41.67億元。
四家股份行的2024年營業收入增速則較為緩慢,整體較為穩健,基本與2023年持平。2024年中信銀行營業收入增長率為3.76%,興業銀行營業收入較2023年同期增加了0.66%,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則較2023年出現營收負增長,分別為-0.47%和-1.55%。不過,浦發銀行在業績快報中指出,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權一次性因素影響后,該行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5.55億元,增長0.92%。
余下12家城農商行中,南京銀行2024年營收增速最高,較2023年同期上漲了11.32%,杭州銀行、江蘇銀行、青島銀行和寧波銀行也在2024年的營業收入上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分別為9.61%、8.78%、8.22%和8.20%。上述幾家營收增速超過8%的銀行有較為明顯的區域特征,集中在江浙滬三省市。
16家銀行的利潤情況(非歸母凈利潤)和營業收入趨勢類似,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和江蘇銀行2024年營業利潤位列前五,分別為1786.52億元、871.2億元、808.63億元、483.66億元和412.68億元。上述五家銀行的2024年利潤情況有分層的趨勢,招商銀行2024年全年利潤總額較為亮眼,接近第2名興業銀行的2倍,接近第5名江蘇銀行的4倍。
為何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在營收同比下降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利潤?浦發銀行在業績快報中指出,該行經營效益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數智化”戰略成效顯現,加大信貸資產投放力度,負債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增強,付息率管控取得成效。二是非息凈收入同比增長,公司主動把握市場機遇,積極增厚投資收益,交易性資產等其他非息收入增長顯著。三是通過精益化、精細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業務及管理費同比下降。四是資產質量不斷夯實,風險控制和處置水平持續提升,風險成本耗用同比減少。
民生證券研究指出,2024年末多數銀行不良率持平或下降,不良率較2024年三季度末改善較為明顯,資產質量平穩或改善,構成了反哺利潤的空間。多數銀行撥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體現了其適度運用撥備反哺利潤,保障利潤相對平穩的策略。當不良率和撥貸比同時下降時,撥備覆蓋率能保持大致平穩,此時反哺利潤對風險抵御能力影響可控,即便個別銀行撥備覆蓋率降幅略大,但從絕對值來看,其仍處于充裕水平。
在利潤增速方面,營業利潤位列頭部的銀行,其利潤增速則也較為緩慢,如招商銀行2024年利潤增長僅1.15%,興業銀行2024年利潤增速為3.31%。一方面,似乎是在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后,進入了較為穩定的“平原期”,另一方面,“家底較厚”也意味著在當下低利率、低息差的大環境下,“精益求精”“難上加難”。一些營業利潤排在尾部的銀行,在2024年的利潤增速則較高,如青島銀行2024年利潤總額49.95億元,利潤增速則高達26.99%,蘇農銀行2024年利潤總額21.48億元,利潤增速達到了12.34%;杭州銀行2024年利潤總額192.26億元,利潤增速達到18.08%。
在資產質量和風險緩沖方面,根據16家銀行披露的不完全數據來看,2024年16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基本與上一年持平,成都銀行2024年不良率最低,為0.66%,且較上年末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其次,浦發銀行2024年不良率最高,為1.36%,較上一年下降了0.12個百分點。杭州銀行、蘇州銀行、蘇農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較高,超過了400%,分別為541.45%、483.46%、425.09%和4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