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地方兩會和多地“新春第一會”陸續召開,2025年中小金融機構改革計劃逐漸明朗。據各地披露信息統計,2025年包括江蘇、江西、河南、貴州、新疆和內蒙古等省(自治區)在內,將有至少六家省級農商銀行或農商聯合銀行完成籌建工作。專家表示,中小金融機構改革重組已成為趨勢,通過主發起行進行吸收合并的方式,有利于其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復性競爭,提高金融服務效能。
2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批復,同意籌建河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據悉,參與組建河南農商銀行的機構除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外,還包括鄭州、新鄉、濮陽、濟源等市的23家農商銀行(農信聯社)和滎陽利豐村鎮銀行,共25家法人機構。
河南農村商業銀行的籌建也是今年中小金融機構改革的縮影。繼2024年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再度將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的相關任務要求列于2025年重點任務的首位。在此之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農村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工作中,合并重組在化解風險方面作用顯著。”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通過合并重組,這些銀行可以整合各自的資本資源,增強資本整體實力,從而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資產剝離和債務重組等方式有效處理不良資產。同時,合并重組有助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服務質量。
農村金融機構改革一直是金融領域防風險“重頭戲”。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全國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近30家縣域銀行機構市場化退出或吸收合并解散,而這一趨勢在2024年延續并且明顯加速。
多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2024年工作成效時提到,2024年加強了中小金融機構化險,抗風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總結2024年監管工作時也表示,“2024年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明顯收斂”。
例如,甘肅表示,當地窮盡手段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其中,監管口徑高風險機構退出10家,融資平臺壓降94戶、下降35.9%。福建提到,金融領域突出“治已病”和“防未病”,持續提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不良貸款率持續處于較低水平,連續5年無高風險金融機構。遼寧提到,錦州銀行風險得到有效處置,全省農信系統整體改革基本完成,其他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穩妥化解。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地方會議及監管部門相關公告釋放的信號,2025年還將有多家新銀行加速籌建。
除河南農村商業銀行日前獲批籌建外,貴州省人民政府在2月5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5年將推動農村信用社改革落地,組建貴州農商聯合銀行。江西提到,推動江西農商聯合銀行掛牌開業。新疆表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積極籌建新疆農商銀行,開發適應南疆經濟結構和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讓金融的源頭活水更好滋潤實體經濟發展壯大。(下轉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