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日前發布的《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滿足多元化養老金融需求。其中,明確提出“服務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穩健增值目標”“提供優質養老金融產品服務”。
受訪人士認為,養老金融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而資本市場的行穩致遠同樣需要包括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支持。
個人養老金
公募基金產品擴容
關于養老金融,相關部門已推出一系列舉措。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就《實施意見》答記者問時介紹,養老金融方面,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完善養老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養老金穩定回報與資本市場穩健運行的良性互動。
公募基金是發展養老金融的重要領域。2024年12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將個人養老金制度擴展到全國,公募FOF基金、公募指數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投資標的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已有近300只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公募基金行業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資產超6萬億元。
《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將符合條件的指數基金等權益類公募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范圍。
“公募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范圍,豐富了投資品種,讓投資者有更多選擇,投資權益市場更加便捷。”國聯證券分析師朱人木表示。
助力養老金等
中長期資金保值增值
個人養老金公募基金產品的擴容是資本市場服務養老金融的重要體現,而要實現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的穩健增值,還需要進一步打通保險資金、企業年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痛點堵點。
保險資金是養老金融的重要資金來源,尤其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作為養老金體系的第一支柱,為養老金融體系奠定了基礎。
《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完善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監管制度,更好鼓勵引導保險公司開展長期權益投資,擴大保險資金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范圍。
華夏基金表示,保險資金具有總量規模大、邊際增速快、負債久期長等多方面特征,是資本市場重要的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來源。鼓勵保險資金進行長期權益投資,將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的穩定器作用。
企業年金是養老金體系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具備條件的用人單位探索放開企業年金個人選擇,鼓勵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開展差異化投資。
工銀瑞信基金表示,鼓勵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開展差異化投資,能夠使不同機構敢于買入并長期持有相對應的權益資產類別,企業年金資金持倉股票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優質資金。
在實踐中,受限于績效考核、償付能力等要求,各類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在權益投資方面還面臨一定現實困難,難以實現“長錢長投”。
《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匯百川基金公募投資部聯席總經理劉歆鈺認為,這將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堵點,進一步加快推動和落實養老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
拓寬養老產業
融資渠道
“我國已初步形成涵蓋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的框架體系,但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中信建投證券政策研究組首席分析師胡玉瑋表示,如養老產業金融中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夠、養老服務金融中的更多關注“錢”,較少關注“人”等。因此,需要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協同發力,滿足多元化養老需求,共同推動我國養老金融事業發展。
以養老產業金融為例,胡玉瑋表示,銀行傳統借貸業務往往需要重資產作為抵押擔保,但在養老服務業輕重資產逐漸分離的大趨勢下,輕資產運營企業難以提供重資產抵押物,由此導致的資金缺口問題,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很難幫助解決,新型融資渠道如REITs等尚未完全打通。
《實施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養老等銀發經濟企業股債融資,探索以養老設施等作為基礎資產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和REITs。
和君康養事業部養老金融研究員秦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允許養老設施REITs項目發行上市,將拓寬重資產布局養老社區的上市公司的融資通道。同時,政策支持銀發經濟企業進行股債融資,為該類企業提供融資新機遇,有望進一步推動銀發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