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中午,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根據基金公司申請,華泰貨幣ETF、華泰天天金ETF、廣發貨幣ETF、金鷹增益貨幣ETF、國聯日盈貨幣ETF、國壽貨幣ETF、嘉實快線ETF這7只貨幣ETF產品自盤中即時起至收市暫停交易業務。
根據基金公司發布的公告,停牌原因在于這些產品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交易價格明顯偏離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而臨時停牌。若基金后續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幅度未回落,該基金有權向上交所申請盤中臨時停牌、多次延長停牌時間等措施以向市場警示風險。
這也是繼2月10日金鷹增益貨幣ETF漲停引發行業和投資者關注后,又有多只產品強勢反彈,基金管理人采取的緊急措施。有公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其背后原因可能是有投資者不太了解貨幣ETF,當作股指類產品來操作,加之部分產品場內份額很小,因此產生了凈值上的異動。“炒作的話其實我們覺得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情況,但不是很好去定性,只能說是預留好頭寸來應對波動。”
多只貨幣ETF出現異動
根據Wind數據,2月11日早間,多只貨幣ETF出現異動。2月10日漲停的金鷹增益貨幣ETF在2月11日再現強勢上漲,漲幅一度超過9%,截至午間收盤上漲8.09%;廣發ETF一度上漲8.93%,截至午間收盤上漲7.65%;融通易支付貨幣ETF也一度上漲8.39%,截至中午收盤上漲6.65%等。
多家基金管理人在公告中提醒,該基金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除了有基金份額凈值變化的風險外,還會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使投資人面臨損失。投資者應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事實上,相似的一幕近期已經多次上演。2025年春節假期前就有9只貨幣ETF因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于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而集體停牌。假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這些產品繼續發布停牌公告,并在復牌后遭遇大幅下挫。
當大家以為這波非理性炒作已經過去的時候,2月10日金鷹增益貨幣ETF又出現漲停,并且還有多只產品也有不同程度上漲,換手率也明顯放大。2月11日多只產品繼續異動,中午7只貨幣ETF集體停牌。這些現象顯示出資金熱炒“卷土重來”。
據悉,當前全市場共有27只貨幣ETF,均支持“T+0”交易,當前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約為1.5%~2%。業內建議投資者在選擇時,優先考慮規模大、流動性佳的產品,而近期漲幅異常的品種則需警惕短期回調風險。
“最近臨時停牌、各種提示風險的內容也比較多,這種大幅溢價的情況估計不會持續下去。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市場波動,不要把貨幣ETF當成短期投機工具而去盲目追高,避免造成損失。”一位頭部公募人士提醒道。
業內有諸多討論和猜測
作為一項風險低、波動小、流動性強的現金管理工具,貨幣ETF近期屢屢出現異動,到底是誰在炒作?業內也有諸多討論和猜測。
第一種猜測是個人投資者的市場行為,存在跟風和炒作的可能性。
有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部分貨幣ETF的后臺看,近期凈值異動基本是個人投資者市場行為引起,其背后原因可能是有投資者不太了解貨幣ETF,當作股指類產品來操作,加之有產品場內份額很小,所以產生了凈值上的異動。
他進一步表示,2025年春節假期前,在自媒體平臺上,有分享如何利用貨幣ETF套利、在假期賺錢,估計一定程度上也對部分投資者有誤導和跟風。
一位上海公募人士也對此表示了認同。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2025年春節假期前后,投資者對資金流動性和收益的需求有變化,假期前買入、假期后做止盈是常規操作。從規模來看,假期前連續大漲的貨幣ETF均為場內規模100萬元或者1000萬元級別的小型ETF,容易導致價格大幅波動,假期前出現大幅溢價,假期后大跌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種猜測則是可能觸發了比如量化私募的某種策略模型,自動買進去,又因產品規模較小,可能價格一下子就被抬升。
“炒作的話,其實我們覺得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情況,但不是很好去定性。基金管理人也很無奈,但判斷不出來炒作的是什么人,只能說是預留好頭寸來應對波動。”上述公募人士表示。
針對這種情況,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基金管理人在根據盤中凈值變化和交易所保持情況匯報和說明,并采取了臨時停牌的風險提示操作。“但是投資者的市場行為,管理人確實也沒有辦法干涉,目前比較主要的還是根據二級市場情況及時做好風險提示,盡量避免投資者因為跟風入場后續帶來投資損失的情況。產品運作上,還是保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基金合同進行。”
另一位頭部公募人士也表示,場內波動大,尤其小規模ETF容易大幅折溢價,投資者特別要小心,基金公司只能不斷做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