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假期已結束,這一年,荊門人的春節發生了新變化,比如可以坐直達高鐵回家過年。
當記者在上海坐上直達家鄉荊門的高鐵時,心里無比欣喜,高鐵的開通不僅大幅縮短了回鄉時間,也讓大家對家鄉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夏悅超/攝
至此,荊門市邁入了高鐵時代,湖北省內17個地市州實現高鐵全覆蓋,湖北成為全國第八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受訪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高鐵的開通不僅極大地縮短了與其他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還能促進區域間的經濟合作與人員往來,吸引更多外來投資,推動當地文旅、物流、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家鄉人盼來高鐵
“終于可以坐高鐵直達家鄉了,以前過節開車回去太累了。”一位荊門口音的乘客坐進上海虹橋開往荊門西的高鐵不久后,與家人打電話開心地說。
這位乘客乘坐的是G4684車次的列車,起點站是上海虹橋,終點站是荊門西,也是記者今年春節返回家鄉荊門的車次,由于是春運,這趟車是臨時加開。
夏悅超/攝
當記者入座沒多久后,四周傳來了眾多荊門口音的交流聲,在一節車廂內能聽到如此多的鄉音,這是記者坐高鐵返鄉首次遇見的場景。
2024年12月8日以前,荊門未通高鐵,從上海返回荊門的直達火車只有綠色的普鐵,行駛時間長達近20個小時。由于綠皮車透氣性差,時常混雜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氣味。
記者此前返鄉的方案是坐動車到相鄰城市,再中轉一次才能到家。比如,先從上海坐7個多小時動車抵達荊州,再乘坐一個多小時汽車回家,算上中轉時間,返鄉總車程往往會超過10小時。
提起湖北荊門,很多人可能會感到名字陌生,但說起南邊的城市荊州,大家或會想起家喻戶曉的三國歷史故事。荊門屬湖北省轄地級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素有“荊楚門戶”之稱,但多年以來,由于一直錯失高鐵機遇,荊門給眾多游客和本地人留下了“交通閉塞”的深刻印象。
十多年前,記者還在讀大學時就一直盼望著荊門能早日通高鐵,如今“交通閉塞”的固有印象終于成為過往。去年12月8日,荊荊高鐵(荊門至荊州高速鐵路)正式通車,這是湖北省全資建設的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項目。至此,湖北省內17個地市州實現高鐵全覆蓋,湖北省成為全國第八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荊門人終于等來了久違的高鐵站——荊門西站。
“前方到站,荊門西站”,待列車停穩后,眾多返鄉的荊門人還未走出高鐵站,就興奮地拿起手機四處拍照。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站房為三層,地下出站層、地上站臺層和高架候車層,車場規模5臺13線,為高架式站房。導航顯示,荊門西站距荊門城區8至9公里。
附近的出站口早已密密麻麻擠滿了前來迎接返鄉親友的人們,不少人接到親友后還與這座新高鐵站合影留念。
夏悅超/攝
記者查詢得知,目前荊門西站不僅有開往上海的高鐵車次,還有開往北京、廣州、南京、武漢、長沙等一、二線城市的高鐵或動車車次。
荊門人小趙開心地告訴記者,苦等高鐵十多年,以后終于可以在家鄉坐高鐵去外地旅游,周末短途出行也將方便很多,“我已經迫不及待要做周末旅游‘特種兵’了”。
“高鐵終于開通了,以后周末都能經常回家看爸媽了。”一位在武漢工作的周先生向記者表示。
圖片來源:荊門新聞網
從荊門西站出站口走出,眼前是一片空曠的站前廣場,如果從高空俯瞰,整個荊門西站酷似一架飛機,“機頭”朝東,是車站進站口;“機身”尾部朝西,是車站主體。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荊門西站如同一架飛機的造型更加能凸顯荊門的航空文化。
更多高鐵線路待開通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這句詩詞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漢江臨泛》,意指荊門在古代曾是重要交通要道。早在三國時期,這里曾是關羽的練兵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了解,曾經的荊門是湖北省內重要鐵路節點城市,國內邁入高鐵時代后,眾多地區都早早開通了高鐵車站,相比之下,荊門通高鐵的時間略晚,不過也有更多“后發優勢”。
“對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江漢平原腹地沿線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談及荊荊高鐵建成通車的意義,湖北鐵路集團荊荊鐵路公司副總經理方立輝表示。
實際上,除了已開通的荊荊高鐵,荊門西站還有另外兩條重要高鐵線路穿過:沿江高鐵和襄荊高鐵。前者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重要組成部分,總長210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其中,武漢至宜昌段途經荊門。據悉,武宜段有望在今年9月建成通車,屆時,荊門至上海的車程還將大幅縮短。后者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是“呼南通道”組成部分,有望在2026年建成通車。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兩條重要高鐵線路建成,加上已建成的荊荊高鐵,將徹底扭轉荊門在全國高鐵路網布局中的落后局面,使荊門從高鐵空白一躍成為區域樞紐,成為沿江、呼南兩條國家快速鐵路客運大干線的節點城市和全省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此外,還能高效聯通國內主要城市群的格局。
“高鐵開通為荊門構筑‘荊楚新門戶’、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帶來重大機遇。”荊門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未來上述三條高鐵交會,極大拉近荊門與國內大中城市的時空距離,加速生產要素流動,暢通經濟循環。
“高鐵的開通不僅極大地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提高了交通效率,還促進了區域間的經濟合作與人員往來,吸引更多外來投資,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區域經濟發展迎機遇
一座城市開通高鐵,不僅能方便當地居民出行,還會給這座城市未來的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想象力。
比如文旅產業,據了解,位于荊門漳河新區的全國首個愛飛客航空小鎮,其風洞體驗、高空跳傘、360度幻境球幕影院等項目,總會在節日期間吸引眾多省內外游客打卡。位于東寶區的圣境山滑翔基地吸引了國內眾多滑翔傘愛好者聚集在此,圣境山是2024年滑翔傘定點世界杯總決賽的比賽場地。
王鵬告訴記者,高鐵的開通使得湖北省內的旅游景點更加便捷地與外界進行聯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此外,高鐵還能帶動物流業、服務業,以及高鐵建設維護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還有助于加強荊門市與周邊城市的經濟聯系和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通過與周邊城市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荊門市在區域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王鵬表示。
目前網上還有關于高鐵建成是否會加速人口外遷的討論。
王鵬認為,高鐵的開通確實為人口流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口一定會加速凈流出。高鐵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可能性,關鍵在于如何把握這些機遇,推動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高鐵對四五線城市的影響并非單一方向,既有虹吸效應,也有正向溢出效應,其最終效果取決于城市自身稟賦與區域發展戰略。”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記者表示。
鄭磊認為,缺乏競爭力的城市可能面臨人口加速流失的狀況,尤其在產業基礎薄弱、政策支持不足的情況下。其還表示,若能與高線城市形成互補,或依托交通優勢培育特色經濟,高鐵可能成為區域均衡發展的催化劑。
因此,對于是否會造成人口凈流出,在鄭磊看來,高鐵本身是“放大器”,而非決定性因素。“四五線城市需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公共服務、加強區域協作,才能在高流動性時代避免被邊緣化”。
記者 夏悅超
文字編輯 陳偲
版面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