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俠客島:今年春節前后,中國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大模型DeepSeek-R1火爆全網,很多人被它展現出來的強大能力震撼,您有沒有使用?
鄭永年:過年期間大家都被DeepSeek淹沒了,我也試過了。之前我用過ChatGPT,確實體驗到人工智能大模型一直在不斷進步。這次DeepSeek引發熱潮,是“開源的勝利”。
2、俠客島:很多外媒報道DeepSeek。有的說這證明了大投入、拼芯片數量的AI道路不再是唯一之路;另一些戴著有色眼鏡的則說這是威脅,美國一些機構還禁止員工下載使用。您怎么看待這些現象?
鄭永年:這都是把它標簽化,關鍵是從哪個層面看問題。此前,像ChatGPT等大模型讓美國處于壟斷地位,可以“價格自定”。壟斷地位帶來的芯片價格、大模型的估價等,本就有大量泡沫。當中國的DeepSeek出現,大家才發現,原來大模型也不一定需要那么高成本、那么多芯片。相關公司和資產的價格自然就會下調。
對美國某些政客來說,可能會帶來恐懼。在DeepSeek出現之前,他覺得幾乎所有人工智能領域的尖端競爭,都是在美國公司之間展開的,而不是在中國公司跟美國公司之間,但DeepSeek證明事實并不如此。
對美國科學界,我覺得倒沒那么大沖擊。因為這些人相信,只要是開源的,就一定會被超越,技術總是不斷進步的。中國的進步就是建立在開源之上。Deepseek選擇把技術論文等開源,其他國家的開發者也可以很快去驗證,在他們的基礎上做調整和進步。如此往復循環、不斷更新進步,才是科學的邏輯。這跟資本壟斷定高價的邏輯、政治封閉以求領先的邏輯,存在根本性不同。
3、俠客島:DeepSeek是否完全走出了一條新路?這對中國,對那些被美國排除在“核心盟友圈”、缺乏資金和足夠獲取先進芯片能力的國家來說,是不是具備更強的戰略意義?畢竟拜登下臺前還搞了個芯片出口管制法案,弄出三個圈層,用意就是限制、削弱他國與之競爭的能力。
鄭永年:條條大路通羅馬。以前說一定要大量的資本才能干成什么事,這是資本的邏輯,實際上并不一定是那么回事,是資本在制造自己的神話。但問題是以前沒人挑戰他,有人挑戰,局面就不一樣了。如果只有一家銀行,大家只能把錢投到這里,它隨便說了就算。有了第二個替代性可選方案,神話就會被戳破。
同樣,DeepSeek是創新,但不是完全另辟蹊徑,我把它稱為“里程碑式的改進版”。如果完全是另辟蹊徑,別人就很難復制得了,自己也可能成為新的壟斷,自我封閉起來。實際上DeepSeek和美國一些大模型走的是同一個方向,但證明了有其他的路徑可以通往這個方向。
DeepSeek對中國最大的啟示,我想還是“開放”二字。無論是心態上還是方法上,都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開放,繼續開放。DeepSeek的勝利,就是開源打敗閉源。OpenAI以前是開源的,后來變成閉源的,這次DeepSeek爆火之后,OpenAI的奧特曼也出來說話,承認閉源是一種戰略錯誤。
為什么必須開源?因為任何一種科技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不是封閉系統。技術總有各種各樣的小錯誤,怎么發現并改進?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你哪怕最聰明,也不一定看得到有些錯誤;人多了,大家都盯著看,就能找到毛病。技術發展的路徑就是這樣,在開源-創新-迭代的循環中螺旋前進,持續參與全球性的技術競爭、創新改進,才可能不斷取得超越、成功。中國的新能源、AI等領域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是開源基礎+中國智慧的結晶。
開源不僅可以用我們舉國的力量,還可以用全世界的力量。世界的科學共同體要聯合起來,遏制資本、遏制某些政客的力量,促進人類的技術進步。中國過去很多技術成果和產業成功都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今后也必須如此。
4、俠客島: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包括DeepSeek,包括春晚上扭秧歌機器人的宇樹科技,它們都在杭州,有“杭州六小龍”之說。這些公司的創始人、員工都非常年輕。從城市生態、人才聚集的角度來說,這代表了怎樣一種方向?
鄭永年: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大玩家”只有中美,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中美兩個國家之內很典型的趨勢是城市群。美國人工智能有兩塊,一塊是硅谷到德克薩斯,所謂“狹長地帶”;另一塊是波士頓到紐約,東北部這一塊。中國也有兩塊,一塊就是長三角,蘇州、上海、杭州一帶;另外是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這一塊。北京基礎科研很好,但是技術應用往往還得往這倆地區跑。
生態最重要。我常說“三駕馬車”,基礎科研、應用技術、金融,缺一不可。杭州做得確實好,我將其稱為“地域嵌入型”的生態環境,人才、資金等各種要素都已經在這里面了,所以就有利于創新,也有利于吸引年輕人。
美國硅谷,IT最發達,互聯網最發達,但是它周圍的基礎設施就很差。中國基礎設施是政府負責,像杭州余杭區、濱江新區,那種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是私營公司能做到的。中國是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浙江有很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中產社會”非常大。只有“中產社會”才會去做這種有風險的、長期創新性的投資。
至于人才,圍繞浙江大學的產學一體化,特別是浙江杭州這一塊,有點像美國斯坦福大學周邊,產業體系做得很好。人才觀念很重要。杭州這些“六小龍” 都是年輕人,這就提醒政府,高科技時代,投資一定要向年輕人傾斜。人才也是個系統工程。
其實,長三角、珠三角還有很多有潛力成為獨角獸的企業,很多人沒有資源,但是有技術,需要來自國家的資源。所以,科技要取得長足進步,金融改革也要跟上。我們不要虛擬金融、泡沫金融,要遏制投機性的,但對新技術的投資,對真正創新的風投,我們一定要做好。
我們正在產生大量的新質生產力,但如果是因為體制機制改革沒跟上,導致一些新質生產力落不了地,那就太可惜了。這方面還有很大改革空間。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