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李蕾
春節后剛開盤,多只ETF因溢價過高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并臨時停牌,引起市場關注。此次停牌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貨幣ETF產品的市場價格遠超基金凈值,形成了較大溢價。停牌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防止因價格波動導致的重大損失。
這一現象并不新鮮,近期已經屢次出現。例如,今年年初,跨境ETF的溢價率連續飆升,個別產品的溢價率甚至超過了40%,引發了基金管理人緊急“降溫”,并在一個月內發布了超過300份風險提示公告,部分產品啟動了臨時停牌。
與此次溢價現象相關的是,春節后的首個交易日,部分高溢價的跨境ETF出現回調,個別產品封死跌停,其他產品也出現了接近20%的回撤。對于此前追高入場的投資者來說,這次“跳水”可能已經導致了損失。此外,去年跨境ETF、黃金主題ETF等產品也經歷了資金的過度炒作,價格在高溢價后大幅回落。
通常,當某類基金產品集體出現高溢價時,往往與市場供求關系、交易機制、產品規模等多種因素有關。例如,去年金價持續上漲,市場情緒高漲,投資者對黃金主題ETF的需求增加,推動價格上漲并形成溢價。此外,一些規模較小的ETF或LOF基金,因成交量較低,可能通過少量資金就能推高價格,吸引其他投資者跟風買入,從而產生短期波動。
從長期來看,高溢價現象反映了市場對某些資產的強烈需求和樂觀預期,但由于一二級市場間的套利機制,二級市場的高溢價通常難以持續。投資者應認識到,市場情緒是變化無常的,高溢價并不等于價格會持續上漲,反而意味著投資者在買入時需要支付遠高于基金凈值的成本,承擔更高的風險。一旦價格回落,投資者不僅無法獲得預期收益,甚至可能遭受損失。
因此,投資者在面對高溢價率的ETF時,應特別警惕。首先,在投資任何ETF之前,必須充分了解產品的特性、投資策略以及風險收益特征。不能僅僅關注價格和短期走勢,還要綜合考量凈值、溢價率、成交量、換手率等指標,全面評估風險。例如,當溢價率超過一定水平時,應謹慎參與,等待溢價回歸合理水平后再決策。
其次,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基本面變化,理性看待市場波動,避免在市場情緒高漲時盲目跟風炒作。投資時應遵循長期投資的思路,不應只因短期波動而沖動決策。
此外,投資者還應制定適當的風險管理策略,如設定止損點、分散投資、堅持長期投資的視角等,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價格回調風險。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合理配置資產,避免因短期市場波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