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是國務院國資委“點題”市值管理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由此拉開了A股市場新一輪市值管理實踐的大幕。
這一年,市值管理出現了積極變化:隨著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密集出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以各種方式推動市值管理實踐。全市場共發生并購重組案例約3000起,尤其進入2024年下半年,并購重組明顯提速。同時,新興產業成為并購重點領域,不僅符合政策導向,也契合市值管理的核心目標。
更可喜的是,分紅、回購等市值管理的常規工具,數量、金額均不斷增長,其中現金分紅家數和金額均創出歷史新高。
“未來應該分行業、企業屬性等進行市值管理,實際上最后的市值管理方案是非常個性化的。”榮正集團董事長鄭培敏表示,2025年將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加大力度,積極踐行規范化的市值管理。
開啟新一輪市值管理實踐大幕
市值管理在資本市場并不是一個新名詞。2005年4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在股份全流通的情況下,“市值管理”概念被正式提出。隨后,2014年出臺的“國九條”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
但是,近十年間,A股市場偶現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等“偽市值管理”亂象,市值管理一度被污名化。
2024年1月24日,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提出,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市值管理開始進入正軌。
如今,“市值管理”在A股市場成為熱詞,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探索實踐市值管理,正形成規范化的市值管理制度。
之所以出現這一顯著變化,是因為2024年從中央到地方,從中國證監會到交易所,多方多部門密集出臺市值管理的相關政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加速落地。
2024年4月,新“國九條”指明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向。
2024年9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引》)。《指引》明確了市值管理的定義及方式,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導。
2024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024年可謂市值管理的“政策大年”。
與此同時,多地政府積極響應,紛紛出臺市值管理相關政策。“加強市值管理,是資本市場改革的大勢所趨,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明確要求,也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2024年7月16日,在上海市國資委召開的市值管理工作座談會上,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賀青表示,要堅持多措并舉,提升上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能力和水平。
市值管理成效逐步顯現
在政策推動下,這一年,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并購重組等一系列工具,打出一套“組合拳”。
第一,作為實現市值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并購重組得到上市公司積極響應。
2024年以來,在“并購六條”“科創板八條”等政策鼓勵下,A股市場共有約3000起并購重組案例,新興產業成為并購重點領域。其中,既有“硬科技”企業強強聯手,如普源精電發行股份購買耐數電子67.74%股權;也有央地國企謀求做大做強,如中航電測收購成飛集團100%股權;還有一批具有創新性、示范性的科創板并購重組案例漸次落地。
第二,積極回購增持,有效提振投資者信心。
2024年,A股公司共計發布1609個回購預案,公告回購金額上限合計達2330.50億元,分別較2023年增長17.27%和77.27%,均創出歷史新高。其中,“市值管理”類回購預案292個,涉及276家上市公司,公告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633.7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第三,提高現金分紅,持續增強投資者回報力度。
統計顯示,2024年,3700多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總金額約為2.4萬億元,分紅規模再創新高。其中,2家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超千億元,30余家公司分紅金額超百億元。
多次分紅、春節前分紅已然成為一種常見現象。據記者統計,超過60家公司2024年進行多次分紅。其中,三七互娛、玲瓏輪胎在2024年一季報、半年報和三季報均發布了分紅方案,邁瑞醫療、龍佰集團等61家公司宣告了2次分紅方案。
此外,在股權激勵、投資者關系管理、ESG等方面,市值管理成效已逐步顯現。
市值管理步入規范化發展階段
自《指引》于2024年11月15日正式發布后,超200家上市公司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而前兩年僅10多家。其中,已有45家正式披露市值管理制度,內容涵蓋管理架構、多元舉措、風險應對機制及嚴守合規底線等方面。這反映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在政策引導下,迅速從探索階段步入規范化發展階段。
這一年,市值管理實踐上也存在一些堵點和難點。例如,分紅作為市值管理的基礎性工具,上市公司有必要樹立起正確的認知。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長馬文杰認為,對自身價值未能被市場充分認識的上市公司而言,分紅可以在短期內有效提升其價值。長期而言,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的根本,在于為投資者帶來持續穩定的回報,增強投資者信心。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王嘯認為,并購重組不僅是龍頭級、鏈主級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有力工具,還是未上市的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途徑,從而解決IPO節奏階段性收緊的問題,同時激活了一級市場。
但是,鼓勵并購重組,并不意味著放松對“忽悠式”重組、內幕交易、關聯交易輸送利益等行為的監管。東方國際集團董事長童繼生表示,“并購六條”的重點并不是上市公司“殼與殼之間的調整”,而是公司內涵、產業技術競爭力的提升。
“我們一直在關注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的機會,但不會為并購而并購,而是要看是否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有助于提升關鍵技術水平,有助于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等。”福萊新材董事長夏厚君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