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期價于11月突破80000元/噸關口后,生產利潤有所回升,部分企業受此提振,積極復工復產。此后,碳酸鋰去庫速度放緩,階段性供需錯配矛盾減輕,價格開始圍繞80000元/噸震蕩運行。
作為國內鋰資源主要分布區,四川鋰資源占全國總量的57%。為進一步探究碳酸鋰價格波動對輝石提鋰實際產能的影響程度、鋰云母提鋰工藝和鋰輝石提鋰工藝的成本區別,以及四川企業產能規劃和期貨工具使用情況等諸多行業關注點,近日,期貨日報記者跟隨通惠期貨調研團前往四川進行實地探訪,力圖對當下和未來的市場有更深入的認識。
川西資源開采受限于自然環境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四川鋰礦主要有鋰輝石型、深層鹵水型、黏土型等類型。其中,鋰輝石礦山具有厚度深、品位高、易開采、綜合價值大等特點。目前,四川已探明鋰輝石資源儲量超過500萬噸,占全國已探明鋰輝石資源儲量的80%以上。此外,四川還探獲國內首個深部海相富鉀鋰鹵水礦和川內首個黏土鋰礦。
不過,這些豐富的鋰礦資源面臨開發不足的困境。全國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顯示,四川已發現小型以上鋰礦40處,但擁有采礦權的僅8處,且只有3家在產。2023年,四川鋰輝石型鋰礦開發利用碳酸鋰折合量為2.84萬噸;2024年截至10月,四川鋰輝石礦山開發利用碳酸鋰折合量為3.6萬噸。
據了解,四川鋰礦資源開發不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環境。比如,四川甘孜州的甲基卡礦區是鋰礦富區,但其處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態脆弱區,由于海拔、地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原因,當前的開采進度并不理想。甲基卡礦區包含麥基坦鋰礦(X03)、燒炭溝鋰礦、甲基卡134號脈、措拉鋰礦、德扯弄巴鋰礦和木絨鋰礦六大鋰礦,形成了一個超大型鋰礦資源礦集區。除了尚未公開中標人的X03,其他5個大礦都被各大企業收入囊中。
目前來看,各大礦山的開采進度大相徑庭。其中,134號脈鋰礦屬于融捷股份,也是唯一在產礦山,精礦產能在7萬~8萬噸/年;措拉鋰礦、燒炭溝鋰礦分別歸屬于天齊鋰業、天齊集團,雖早已取得采礦權,但已停滯多年;德扯弄巴鋰礦屬于斯諾威礦業,這家公司由寧德時代全資控股;盛新鋰能不久前獲得了木絨鋰礦300萬噸/年的采礦權。今年3月,為加快甲基卡鋰礦區的開發,該礦區新入場企業——天齊鋰業控股子公司四川天齊盛合鋰業有限公司與寧德時代旗下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盛新鋰能控股子公司雅江縣惠絨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協議,聯手推進甲基卡礦區基建,開發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作為“亞洲第一鋰礦”的李家溝鋰礦,海拔同樣位于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道路和礦山基礎設施建設困難。與甲基卡礦區的露天礦相比,李家溝鋰礦屬于洞礦,開采難度更大。
調研過程中,記者跟隨調研團走訪了兩家在川西擁有鋰礦的鋰鹽企業。這兩家企業,一家在甘孜州甲基卡礦區的項目已經投產,另一家在阿壩州李家溝的鋰礦項目也初步投產。盡管兩家企業對鋰礦開發都非常積極,但受限于當前行情較弱以及生產利潤微薄,其對二期項目建設都持觀望態度。“川西鋰礦資源豐富,可以開發40年到50年,但開發周期長于碳酸鋰自身的行情周期,且有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阻礙,開發情況并不理想。”上述鋰鹽企業負責人表示,川西礦區海拔較高,開采環境惡劣,前期投入較大,當地鋰輝石精礦的原料開采成本要高于江西鋰云母精礦的開采與浮選成本。
據了解,由于工藝路線、原料來源、人工成本、能耗成本、折舊率等不一樣,鋰鹽企業的生產成本存在差異。目前,生產碳酸鋰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即鋰輝石、鋰云母和鹽湖鹵水提鋰。不同鋰礦的開采、加工,成本差異較大。國內運用廣泛的是鋰輝石提鋰。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鋰輝石、鋰云母、鹽湖鹵水生產的碳酸鋰分別占總供應量的56%、20%和15%。
“盡管我們旗下的鋰礦已經投產,但礦端滿產只能滿足一半左右的碳酸鋰生產需求。考慮到生產面臨的虧損壓力,部分工廠的生產線用于代加工業務。”上述負責人坦言,在當前行情下,采用鋰輝石提鋰工藝的鋰鹽企業,只有使用自有礦進行生產才有一定利潤,依靠外采鋰輝石的企業,即便在澳洲鋰礦擁有股權的企業,也幾乎處于虧損狀態。
四川產區具較強能源成本優勢
自四川發展水電以來,一直是我國水力發電量最多的省份,被稱為“中國第一水電大省”。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總發電量為4712.6億千瓦時,其中水力發電量高達3583.3億千瓦時。四川是全國唯一水力發電量占比超過75%的省份。由于水電發達,四川不僅電費便宜,每年豐水期還有用電優惠活動,用得越多,返的電費就越多。
據上述鋰鹽企業負責人介紹,四川天然氣價格不到3元/方,電價也只有0.4元/度,與江西4元/方的天然氣價格相比,四川建廠在能源成本上具有優勢,且四川沒有限氣問題。鋰輝石精礦的原料開采與浮選成本約為3000元/噸,能源成本占總成本的20%左右,加上稅費以及設備折舊,冶煉綜合成本不超過70000元/噸。在能源優勢的加持下,四川相對江西鋰輝石代加工的碳酸鋰成本低3000~5000元/噸。因此,四川自有鋰礦的鋰鹽企業,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間。
此次調研過程中,期貨日報記者還跟隨調研團走訪了當地的供應鏈服務商和物流倉儲企業,以了解碳酸鋰運輸及倉儲情況。密爾克衛智能供應鏈服務集團是中國民營化工供應鏈主板上市第一股,與國內多家主流碳酸鋰生產企業開展運輸與進出口等業務合作,現有碳酸鋰用倉庫面積2000~3000平方米,分布在長沙、成都、張家港等地。該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四川進口鋰輝石精礦大多來自澳洲,且集中在鎮江、太倉等港口。他們主要為四川的鋰鹽企業提供江、汽聯運服務,由鎮江港出發,將貨物江運至重慶,再轉汽運至成都工廠,運費約為200元/噸,而全程汽運的話,運費在500~600元/噸,多數企業選擇江、汽聯運。與其他地區相比,在四川建廠缺乏運輸上的優勢。比如,與江蘇相比,在四川建廠需要支出礦石運費約1620元/噸。不過,由于四川具有能源價格優勢,且江蘇氣價要貴約1.5元/方、電價要貴約0.3元/度,以每噸碳酸鋰生產消耗天然氣1500方、用電5000度、消耗礦石9噸計算,盡管到四川的礦石運費高于江蘇,但可以節約能源費用3750元/噸。因此,整體而言,四川在生產成本上仍然具有優勢。
除此之外,與江西相比,四川在鋰輝石提鋰方面還有一個優勢,即環保方面的壓力較小。據了解,鋰輝石工藝與鋰云母工藝最大的區別在于礦渣的處理,鋰云母的礦渣沒有辦法作為副產品消化,必須建立礦渣庫,處理成本很高,且廢水含有重金屬元素,需要進行專業凈化。在江西環保政策的影響下,當地面臨尾渣處理成本提升以及鋰云母礦石品位下降導致開采成本提高兩大難題。在此背景下,江西鋰鹽企業的整體生產成本大幅攀升。
再看四川,雖然當地環保要求很高,但鋰輝石工藝的冶煉礦渣可以用作水泥原料,硫酸鈉也可用作洗衣粉原料。因此,四川當地大部分鋰鹽企業并沒有環保方面的擔憂。上述鋰鹽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使用鋰輝石生產碳酸鋰等鋰鹽產品,礦渣可作為水泥原料出售,副產品硫酸鈉可作為洗衣粉原料出售。同時,鋰輝石礦的尾礦可作為玻璃、陶瓷以及混凝土等產業的原料。
“盡管成都是環保要求的‘特控區’,但由于環保設施建設和相關處理比較到位,環保檢查對成都鋰鹽企業的影響并不大。”據上述負責人介紹,通常,他們對環保的要求要高于省里。比如,四川對細微顆粒物排放的要求標準為30mg,成都對細微顆粒物排放的要求標準為10mg,他們則可以做到5mg;四川對氮氧化物排放的要求標準為200mg,成都對氮氧化物排放的要求標準為100mg,他們則可以做到20~30mg。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為了達到上述要求標準,一些企業的生產線為全室內設計,甚至做到將回轉窯設計在廠房內。所以,一般情況下,每年的環保檢查,不會影響四川鋰鹽企業的正常生產。
外采鋰輝石仍是鋰價“成本錨”
調研過程中,恰逢碳酸鋰價格出現回暖跡象。碳酸鋰的成本支撐到底在哪里,成為調研團的重點交流話題。回顧來看,4月底以來,碳酸鋰期價迎來一輪近6個月的下跌行情,一路從110000元/噸上方震蕩下行,并于10月17日創下歷史新低68250元/噸,隨后市場傳出供應端減產消息。進入10月下旬,在供應收縮和需求預期向好的支持下,碳酸鋰期價震蕩回升,并于11月14日創下近期新高87600元/噸,此后在80000元/噸一線小幅波動。彼時,市場傳出供應端復工復產消息。
期貨日報記者此前在江西調研時了解到,當地外購鋰云母的生產成本底部在70000元/噸。當前供應端之所以未出現明顯的產能出清現象,主要原因是為了維系長協客戶和技術人員。對生產成本更具優勢的四川來說,又是如何看待當下碳酸鋰價格走勢對企業的影響呢?
多數企業認為,在去庫狀態下,70000~80000元/噸是價格底部。市場核心矛盾在于,當前仍處于供需錯配階段。不過,前兩年碳酸鋰價格強勢運行,鋰鹽企業盈利可觀,加之為了維護長協客戶,即便目前價格弱勢運行,部分企業生產陷入虧損,市場也沒有大幅壓低產能。此外,當前碳酸鋰價格下跌,仍在企業的承受范圍內。
“從成本角度來看,四川鋰輝石產能比江西更具優勢,但若市場行情持續,則鋰云母產能較難上量,且鋰云母礦渣有一定的環保隱患,更多是作為邊際產能存在。”據一家集生產與貿易于一體的鋰鹽企業負責人介紹,國內現有鋰輝石產能45萬~50萬噸,但鋰輝石礦山僅小部分投產,多數企業依靠進口澳洲鋰輝石進行生產。比四川鋰輝石產能更具優勢的,還是鹽湖提鋰產能。不過,鹽湖提鋰的整體產能占比較小,體量無法替代鋰輝石提鋰,且鹽湖工藝碳酸鋰并無“價格戰”意愿,僅需較鋰輝石工藝碳酸鋰便宜1000~2000元/噸即可。整體來看,當前碳酸鋰市場的定價主力仍是外采鋰輝石的綜合生產成本。
碳酸鋰價格止跌回升,企業參與套期保值的意愿隨之增強。據了解,價格回暖后,不僅是江西的鋰鹽企業積極利用碳酸鋰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來規避價格下跌風險,四川采用鋰輝石工藝的鋰鹽企業,也陸續參與到期貨套期保值隊伍中,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海外原料優勢的工廠。“當前碳酸鋰價格已經擊穿大部分鋰云母工藝的成本線,外采鋰輝石冶煉碳酸鋰的生產企業雖有成本優勢,但也在盈虧線附近,只有自有鋰礦,才有利潤空間。”上述負責人認為,目前,生產企業在加工費方面很難再有壓縮空間,價格基本到達企業的“生命線”,當價格起來后,企業就想辦法盡可能鎖住生產利潤。
不過,也有企業工作人員表示,即使碳酸鋰價格大幅上漲,他們也不會貿然套期保值。是否參與套期保值,需要綜合考量自身情況,包括原料采購、生產計劃等。在其看來,近期碳酸鋰價格自80000元/噸上方回落也在預料之中,主要是階段性供過于求問題仍存,價格繼續承壓。
從長遠發展來看,不少企業認為,碳酸鋰的“成本定價”應當錨定回收端。“雖然目前新能源市場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新能源產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尚未進入集中報廢周期,導致回料加工廠難以得到足夠的原料,但新能源產品進入報廢周期后,鋰元素將以廢舊電池的形式重新進入供應端,而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嚴重危害屬性,導致其必須被專業機構回收。”上述負責人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壯大,未來碳酸鋰的定價會錨定回料端提鋰工藝的綜合成本。
通過此次調研走訪,通惠期貨投研總監李英杰認為,前期市場認知的價格反轉條件推演,可能出現變化。“之前我們一直在等待江西鋰云母產能的清退,但通過此次走訪側面了解到,江西鋰鹽企業是國內參與碳酸鋰期貨套期保值較積極的一個群體,這就使得江西鋰云母產能有了與市場迂回的空間,只要每年價格出現短期上漲,打開套期保值窗口,就可以讓高成本碳酸鋰產能獲得喘息的機會,產能出清難度增大,價格出現拐點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李英杰表示,后市來看,不應該再執著于等待高成本產能的出清,而是需要轉移注意力,至下游消費的實際增長與上游礦端和鹽廠的具體開工上。